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2024年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展及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概要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全市18个疾控中心建立市、县两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中心;统筹开展辖区疾控机构和全市60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对接和升级改造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前置机硬件购置到位,其中12家前置软件已完成下载。截至11月30日,共撰写疫情周报47期、疫情简报10期,专题分析报告7期,并及时上报、反馈,交流和指导全市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二是做好洪涝灾害期间疫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技术指南(2024版)》,市卫健体委和各县市区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第一时间启动《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市县两级自然灾害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领导专班,组建市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召开全市抗洪救灾疫情防控调度会。组织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开展风险研判,成立3个卫生防疫指导组,赶赴受灾较重的唐河县、官庄工区、邓州市开展指导工作。全市各受灾地区未出现聚集性疫情,实现灾后无大疫目标,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三是持续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定《南阳市2024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指导意见》,持续开展结核病监测和分析,定期通报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展,继续巩固结核病按病种付费工作成效;推进标准化门诊建设、实验室能力建设,做好结核病诊疗质量和数据质量评估;倡导结核病高风险人群预防性治疗,推进“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提升行动。1-11月,全市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3663例,登记完成率为91.58%,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98.19%,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96.11%;未出现疑似聚集性疫情,无突发公共卫生疫情事件发生。
四是稳步推进艾滋病性病丙肝综合防治工作。成功申请第五轮国家艾滋病综合示范区项目,成为河南省入选的2个地市之一。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调整充实了市艾滋病防治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27个艾防委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工作职责。成立南阳市性病艾滋病协会,召开艾滋病学术交流会,凝聚社会力量,支持艾滋病、性病、丙肝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艾滋病所有感染者和病人应治尽治;疫情持续维持在低流行水平。
五是规范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制定《南阳市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有序开展我市第二剂次IPV补种工作,维持无脊灰状态。按照《河南省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建设标准》,开展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标准化建设,举办河南省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建设标准培训班,规范开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有效控制我市狂犬病的发生和蔓延。积极推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公示全市预防接种门诊信息。1-11月,全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
六是有序开展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联合市教育局下发《南阳市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流感疫苗接种实施方案(2024年版)》,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由市卫健体委、市教育局、市疾控局联合举办,市疾控中心具体承办南阳市学校流感防控培训会,对学校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邀请省市专家进行授课讲解。
七是有序推进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成功举办南阳市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政府、卫生、农业、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合作让狂犬病防控知识深入群众心中,营造全社会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组织召开河南省六地市疾控中心联防联控协作会议,共同签署《河南省六地市疾控中心多病同防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有效整合区域疾控资源。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
八是加强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成立由18名专家组成的南阳市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建设专家组,指导市、县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和验收评估;建成1支市级、14支县级传染病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我市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全市疾控系统传染病应急小分队野外拉练活动,全面提升全市疾控系统应急队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处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全市疾控系统开展地方病防控、寄生虫病防治、预防接种、消毒、传染病防控等多项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为全面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9月29-30日,在2024年河南省消毒技能决赛上,南阳市获得团体二等奖。
(二)慢性病防治工作
落实《健康河南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健康河南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完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服务体系,推进市县级脑卒中防治中心、高血压防治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癌症防治中心和慢阻肺防治中心建设,开展早期筛查和规范化诊疗。在全市规范开展心脑血管事件监测、肿瘤监测、慢阻肺发病监测等慢性病人群监测评估,不断提升监测质量。死因、心脑血管事件、肿瘤监测覆盖13个县(市、区)949万人。按照全省慢性病防治项目安排,心血管病、脑卒中、慢阻肺等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农癌、城癌、淮河流域高发癌症早诊早治等项目持续开展。按照《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关于建立南阳市糖尿病防治网络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对已申报拟建立县级糖尿病防治中心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考核评估。
(三)精神卫生工作
目前,全市共登记管理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7725,患者检出率6‰,规范管理率达97.66,规律服药率达96.08,面访率98.77%,体检率98.0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核诊断及危险性评估全年共完成1270例,贫困患者免费服药完成120例,全部与公安系统交流,累计完成22300余人次。办理肇事肇祸绿色通道患者入院手续725例。
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纳入2024年各县市区政府健康南阳绩效考核目标,要求各县市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档案齐全,规范管理患者。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微信工作群,利用“一村一警”、包村干部、基层精防医生、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力量,以“乡镇(街道)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蓖梳式排查方法,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地毯式摸排。按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等级动态升降暂行规定》,对危险等级鉴定满5年以上且未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未住院治疗的、监护人同意降级的,进行降级管理,做到科学分类、动态管理。持续组织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组织市级精神、心理专家对全市各县区每个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精防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共举办16场,培训四千六百余人,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四)地方病防治、学校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
积极推进碘缺乏病监测工作。通报2023年全市碘缺乏病监测和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情况、全市碘缺乏病监测、适碘与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情况、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情况,积极推进地方病防控各项举措,持续保持碘缺乏病消除状态,不断提升饮水型氟中毒控制率。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均已经开展监测。制定《2024年南阳市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对城区饮用水枯水期的市政出厂水、末梢水,开展现场调查和水质样品的采集监测,城区监测覆盖率达100%。现已完成全市枯水期和丰水期50000余个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直报数据的市级审核工作。
二、2025年工作谋划
一是持续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在全市各级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实施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科学布局监测体系,妥善处置新发和输入传染病,持续降低结核病发病率,艾滋病检测发现率达到90%以上,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综合防治,降低发病率;推进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建设,持续提升示范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90%以上。
二是创新医防融合机制。争创全国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做好医疗机构落实疾控职责的督导、检查和考核。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要求,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三是稳步提升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和干预能力。巩固地方病防控成果,落实《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持续消除或控制重点地方病所致危害。城市和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实现县区全覆盖。提升疾控系统宣传和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四是全面加强慢性病防控。加快市、县级糖尿病防治中心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健康南阳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健全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提高规范管理率、面访率和服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