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健康教育
献血时遇到的转氨酶升高:不是“肝病”那么简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13

献血时遇到的转氨酶升高:不是“肝病”那么简单

不少人在献血前的健康检查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他指标都正常,唯独“转氨酶”偏高,因此暂时无法献血。这难免让人心里打鼓:转氨酶高是不是意味着肝脏出了问题?其实,这个看似“吓人”的指标,背后藏着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先明白:转氨酶是什么?转氨酶是一类存在于肝细胞内的酶,其中最常被检测的是“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完好无损,转氨酶“待”在细胞里,血液中含量很低(一般参考值在0-40U/L);当肝细胞受到损伤,细胞膜破裂,转氨酶就会“跑”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该指标升高。

正因如此,转氨酶常被当作反映肝脏功能的“信号灯”。但要注意的是,它的敏感性很高,却不算“专一”——很多时候,转氨酶升高未必是肝脏出了大问题。

献血前转氨酶升高,常见原因有这些

献血前检测转氨酶,主要是为了排除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潜在健康问题,保障受血者安全。而导致转氨酶暂时升高的原因,远比想象中更“日常”:

熬夜或过度疲劳:前一天熬夜、长途旅行、剧烈运动,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肝细胞代谢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少量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

饮食影响:献血前吃了大量油腻食物、饮酒,甚至过量摄入高蛋白饮食,都可能让肝脏短期“加班”,引起转氨酶轻微升高;

药物或保健品:服用某些药物(如感冒药、抗生素、降脂药)或成分不明的保健品,可能对肝细胞产生短暂刺激;

轻微炎症:感冒、发烧等轻微感染时,身体代谢加快,也可能导致转氨酶波动;

个体差异:少数人天生转氨酶略高于参考值,但长期稳定且无其他异常,属于生理性偏高。

这些情况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大多是暂时的,通过调整生活状态就能恢复正常,并非真正的“肝病”。

如何避免献血时转氨酶“超标”?

若想顺利通过转氨酶检测,献血前几天可以这样做: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建议每天睡够7~8小时);

饮食清淡,少吃油炸、肥肉等油腻食物,避免饮酒;

暂停剧烈运动,减少身体过度消耗;

若正在服药,提前告知医生和献血点工作人员,确认药物是否影响检测。

献血前的检查只是初步筛查,若转氨酶升高,工作人员会建议暂缓献血,并提醒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如肝功能全套、乙肝丙肝检测等),明确原因。总之,献血时转氨酶升高不必过度恐慌,它更像身体发出的“临时预警”,提醒我们关注近期的生活状态。只要排除了器质性疾病,调整作息后,大多能在下次献血时顺利通过。而这样的严格筛查,正是为了让每一袋血液都安全可靠,既守护受血者的健康,也让献血者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

 

(供稿:南阳市中心血站  仝锐)


版权声明      主办: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018号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2002386号-4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363号 联系电话:0377-63134088 电子信箱:nysws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