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健康教育
关于血液与免疫的真相: 献血会不会降低免疫力?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17

关于血液与免疫的真相:献血会不会降低免疫力?

不少人对献血心存顾虑,其中一个常见的疑问是:“献了血,会不会让免疫力下降?”这个担心看似有道理——血液里确实有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失去一部分血液,免疫力难道不会受影响吗?其实,从科学角度看,这种担忧大可不必。

先搞清楚:血液里的“免疫部队”有哪些?

血液中负责免疫功能的主要是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抗体等成分。它们就像身体的“防御系统”,白细胞负责识别和消灭病菌,抗体则能针对性对抗病原体,阻止感染扩散。

但这些“免疫战士”并非一成不变。以白细胞为例,健康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约为(4-10)×10⁹个/升,每天都有大量旧细胞衰老死亡,同时骨髓会不断生成新细胞补充,保持动态平衡。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流失的白细胞,仅占全身白细胞总量的0.3%0.6%,这个“损耗”对整体免疫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献血后,免疫系统会“快速回血”

人体有着强大的调节能力。献血后,身体会迅速启动“补偿机制”:

白细胞的恢复最快,几小时内就能通过骨髓加速释放和血液循环调节,回到正常水平;

负责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也会在身体的调控下保持稳定的数量和功能,不会因为一次献血就“战斗力下降”。

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健康人按规定献血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相反,定期献血(符合间隔要求)还可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让血细胞生成更活跃,反而有利于维持血液系统的活力。

为什么有人觉得献血后“容易生病”?

少数人可能在献血后短期内感觉疲劳、轻微头晕,甚至偶然感冒,便将其归因为“免疫力下降”。但这其实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献血时血管穿刺可能带来短暂的紧张情绪,加上体内血容量暂时减少,会让人感觉乏力,这种疲劳感可能让人误以为“抵抗力变弱”;

若献血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或没有充分休息,身体处于短暂的“虚弱状态”,确实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影响,但这并非免疫力本身下降,而是身体状态未及时恢复;

巧合因素:感冒等小病本身有一定概率发生,刚好出现在献血后,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科学献血,免疫力“稳如泰山”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次捐献200-400毫升血液(约占全身血液总量的5%-10%),属于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只要遵循献血间隔要求(如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献血后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蛋白质,身体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免疫系统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相反,那些通过献血挽救他人生命的善举,还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正向情绪反而可能间接增强身体的“活力”。

总之,“献血降低免疫力”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科学献血不仅不会损害健康,还能为需要的人送去生命的希望。了解这些真相,或许能让更多人放下顾虑,用一份热血传递温暖与力量。

 

(供稿:南阳市中心血站  仝锐)


版权声明      主办:南阳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018号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2002386号-4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363号 联系电话:0377-63134088 电子信箱:nyswsj@163.com